當整個世界都在為互聯網喝彩的時候,人們心中往往都會進行這樣的思考--我怎樣才能在互聯網上獲得財富?其實,這個問題是沒有人能夠回答的,因為可以回答的人正在為獲得財富忙得不可開交。
有人說:對網絡經濟來講,創新似乎是它可以如此不斷膨脹,并且持續繁榮的唯一原動力,而且,好像在互聯網上誰合理運用了這個動力,誰就會成為財富的聚集地。當然,這種金字塔尖上的人和企業總是鳳毛麟角,并且在他們之中,爬上塔尖和跌下塔尖的頻率始終是以天而不是以年來計算。這種高頻率的變化,背后對應的恰恰是眾多的互聯網創新模式的誕生。所以,對這些創新模式的總結和歸納,將會對我們尋找如何獲得財富這個問題的答案提供重要的幫助。
正是出于這個目的,我們在互聯網世界中誕生的無數創意之中,通過歸類合并,遴選出77種創新模式。這里面包括了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消費方式創新等等,同時也包括了曾經流行的創新模式的升級版本,以及最近出現的最有商業價值的全新模式。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本篇文章的案例選擇主要來自國外,不過讀者也可以從國內發現不少它們的衍生版本。
一、IBM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路易斯·格斯特納曾表示,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網絡公司并不意味著網絡風暴的來臨,只有當世界級大公司抓住互聯網的力量并用它來改造自身的時候,才表明網絡風暴的形成。--B-B模式(1-5)
一、B-B模式
1.四個巨人的新武器
IBM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路易斯·格斯特納曾表示,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網絡公司并不意味著網絡風暴的來臨,只有當世界級大公司抓住互聯網的力量并用它來改造自身的時候,才表明網絡風暴的形成。
如今網絡風暴在世紀末真的開始形成了。作為工業時代代表的通用汽車、福特汽車、通用電氣和波音公司都紛紛開展了自己的互聯網戰略。去年11月份,兩大汽車制造商福特和通用先后宣布將把它們龐大的采購部門轉移到互聯網上。從此以后,這兩家公司的采購部門將通過互聯網來和世界各地的供應商、商業合作伙伴以及顧客聯系。
市場人士認為,兩大汽車制造商將憑借它們巨大的規模和需求在互聯網上掀起旋風。福特公司將其采購部門轉移到網上之后,每年通過網上進行的交易金額將達到800億美元。不僅如此,由于福特公司的零部件供應商數目多達3萬多家,它們每年的銷售總額在3000億美元左右,通過福特公司建立的網站,這些公司之間可以互通有無,建立業務聯系,由此而帶來的商機可以說是無法估量的。同時,福特公司表示,歡迎其它汽車廠商加入福特公司建立的網站。在今后幾年內,通過福特公司建立的網站進行的交易金額將達到2000億美元。
福特公司建立的網站將向通過它所達成的每筆交易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此外,廣告收入也將成為它的主要利潤來源。預計一年后其年經營收入即可達到10億美元,在4年之內,這一數字將上升到50億美元。至于通用公司的網站,其年經營收入預計與福特公司的網站將基本持平。但與福特公司網站有所不同的是,通用公司的網站將不招攬其它汽車制造商加入,通用公司稱此舉的目的在于保持對網站的絕對控制。
而對他們的主營業務汽車制造來說,網絡的開放性和全球性讓他們可以密切跟蹤交易的每個步驟,更容易貨比三家,挑選性能和價格最佳的產品。據估計,僅此一項,這兩家公司每年就能夠節省20%左右的成本。
其實通用電氣的網絡采購實行更早,在1996年,通用電氣公司的信息服務部就開發了一個在線采購系統(TPN),使通用公司當天就可以收到供應商的電子標書。使用該系統以后,給公司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比如解放了采購部員工的繁瑣工作,采購范圍擴大,采購成本降低等。到2000年,通用電氣公司所有的采購都將通過網絡進行,采購零部件和MRO產品,總額達50億美元,僅此一項就為公司節約5~7億美元。
波音公司的網絡戰略從兩年前開始實施,其出發點是為航空公司和零部件供應商提供維護飛機和經營航線所需的數據。其網站的主要功能是:零部件供應和技術支持。1996年11月波音公司首次在互聯網上發布了零部件主頁,航空公司通過這個網頁訂購了9%的零部件,同時客戶可以直接上網了解產品價格、供貨方式及訂貨狀況。航空維護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波音公司的技術文檔必須隨時提供支持,這些文檔包括各種圖表、手冊、公告等,單獨一本手冊就達3萬頁,這對機械師如何獲得及時正確的信息是一個嚴重的挑戰。1996年波音公司的在線數據庫開始起用,很快就有7500名使用者。1997年,一家航空公司失火,在處理中波音公司的網上電子數據發揮了作用,客戶通過網絡到波音公司的電子圖書館查詢了所需的全部技術文檔。波音公司的網絡給客戶帶來了效率的提高、成本降低和收入增長,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2.電子商務的三架馬車
從網絡經濟中,獲利最大的是哪些公司?不少人會說是網絡界的四大名旦--AOL、Yahoo、Amazon以及ebay。然而實際上,網絡經濟帶來的利益并不是只由這些網絡公司獨享的。恰恰相反,當網絡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接受歡呼的同時,像Intel、Cisco和Dell這樣賣硬件的傳統企業也通過電子商務撈到了令人震驚的實際利益。
Intel公司1999財年網絡銷售收入105億美元,占總銷售收入的三分之一強。Cisco公司的網絡銷售收入95億美元(目前已經超過Intel),占總銷售收入的80%;Dell公司的網絡銷售收入61億美元,占總銷售收入的40%。通過電子商務帶來的收入已經是三個硬件巨頭的半壁江山。
Intel的網絡戰略開展比較晚,但是為了讓網絡成為該公司全新的銷售通道,Intel對此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包括網絡設施、商務流程、顧客服務等方面,而且一出手就是全方位的大手筆--第一個月的網絡銷售就達10億美元。Cisco的網絡銷售戰略實施最早,目前已經基本上將公司的所有業務集中到網絡上,消除了大部分中間環節,將路由器和其它網絡設備直達用戶。Cisco網絡戰略最成功的一點是網上全面的技術支持--利用網絡做到快速及時地把設備的各種參數告訴用戶。電子商務帶來的極高的銷售額和極低的銷售成本,使Cisco成為了IT業歷史上獲利最豐的公司。Dell的網絡銷售和公司傳統一脈相承,該公司的商業模式就是和顧客保持全面的聯系,按訂單制造。Dell網頁目前已達30000頁,為大客戶專門建立了服務網頁,為散戶建立了個性化的服務。Dell目前是PC制造商中成長最快,最有進取心的公司。
其實IT行業應該是電子商務最肥沃的土壤:客戶們都有一定的網絡知識,最先接受電子商務的理念,企業內部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完善,可謂萬事具備。上面的三家公司開展電子商務的成功,就在于他們在一定的時機、一定的環境下率先做了必須做的事情。
3.老兵新傳
網絡經濟如日中天,傳統公司一定要遭淘汰么?不一定!有些傳統公司不僅活的挺好,而且更加欣欣向榮,快遞公司就是一類。經過脫胎換骨的改造,快遞公司已經擺脫了傻大黑粗的印象,甚至成了網絡經濟中第一批贏家。大家都在網上賣東西,能將商品及時送到顧客家門的配送系統,當然就是網絡新生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1998年的圣誕節,美國網上購物人潮洶涌,美國聯合貨運公司(UPS)承運了其中的55%商品,美國的郵政系統承運了32%,聯邦快運(FedEx)承擔了10%。UPS公司宣稱他們現在業務的60%都是通過網絡開展的,1999年的網絡收入達53.4億美元。
但是,網絡時代的快運公司已不是過去的模樣。UPS公司在美國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倉儲和包裝系統,可以在顧客需要的時間內送貨上門。配送單也是在網上流通,最難能可貴的是,顧客能在網上看到配送過程中自己的商品到達什么地方,把顧客的不安全感減到最低。UPS公司最近又有絕招,為自己的客戶提供免費接入,客戶可以隨時查看貨物的流動狀況。所以UPS公司已經很難分清楚哪些是網上業務。
FedEx公司過去就有自己的網絡系統,只不過不在互聯網上。FedEx公司的網絡收入高達56億美元。所以FedEx公司最近收購了一家軟件公司,全面改造過去的系統以便與互聯網接軌,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只要你發來一個電子郵件,剩下的就全部由我來做。
網絡和電子商務,似乎一下子讓這些老兵找到了新的、更刺激的崗位。
UPS的網址:www.ups.com
FedEX的網址:www.fedex.com
4.創造自己的優勢
購買用于維護、維修和操作(簡稱MRO--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的辦公用品、計算機設備的零部件是一個典型的手工過程,尋找同類型號非常困難,成本高、效率低,對于價格低的部件,交通成本等往往要高于部件本身的成本。
在美國,MRO是一個高達2500億美元的大市場。W.W.Grainger公司是美國摩托車市場中從事MRO業務的專業公司。早在1996年,該公司就認識到互聯網空間是提高MRO產品配送效率的最佳途徑。W.W.Grainger公司的數字事業部的總裁說:我們明白MRO的成本主要在過程花費,而互聯網能給我們的顧客提供豐富的信息,節省他們的尋找信息費用。在W.W.Grainger公司的網站上有豐富的配件信息,比如僅摩托車一項,就有4000種部件可供選擇。該公司也有自己的配送系統或者顧客可以從它的370家營業點上取走自己的配件。在1999年,該公司網絡收入達6900萬美元。
FastParts公司也是一家從事MRO項目的公司,該公司提供電子貿易所需設備并協調落實全部貿易活動(從落實資金到運輸),并從每筆交易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收入。根據該公司的測算,與經紀人提供的價格相比,通過它采購,賣方可多收入50%,買方則可少付30~50%。電子商務的優點就是能夠減少交易費用,按照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的理論,交易費用的最大部分就是交易雙方的信息尋找費用,而MRO是信息尋找費用最多的行業之一。因此在MRO實行電子商務,當然最有可能成功。
W.W.Grainger的網址:www.grainger.com
FastParts公司的網址:
移動版:互聯網盈利模式創新
- 下一篇:如何認知和影響你的客戶
- 上一篇:通用機械-行業標準規范英漢對照(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