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一體化創始新格局
長三角一體化展開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身策劃、親身布置、親身推進的嚴重國家戰略。自2018年11月長三角一體化展開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充分發揮上海龍頭帶動效果,蘇浙皖各揚所長,有用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展開規劃大綱》各項使命落地實施,在經濟展開、科技立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要點范疇繼續深化協作,結出累累碩果。
近4年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經濟規劃穩步提高,年度區域生產總值由2018年的22.1萬億元增至上一年的27.6萬億元;協同立異不斷深化,國家發明專利數由2018年的11.2萬件提高到18.2萬件,上一年長三角區域國家要點實驗室數量全國占比近20%;工業集群加快興起,上一年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工業規劃全國占比約三分之一,集成電路工業規劃全國占比58.3%;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上一年長三角區域水質優秀斷面比例較2018年上升9.6個百分點,PM_2.5濃度較2018年下降26.2%……
“三省一市凝心聚力探究一體化展開途徑,一起承擔了一系列國家戰略使命。比如,一起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虹橋國際開放紐帶等要點區域的立異探究,并同享變革效果,繼續放大示范效應和帶動效果。”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表示,上海充分發揮龍頭引領效果,經過聚焦規劃對接、戰略協同、專題協作、商場一致、機制完善5個方面,與三省一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攜手共筑增長極,服務新展開格局。長三角一體化的融通共贏,體現在每一個嚴重項目里,更表現在大眾的日子變化中。
一體化展開打破了空間局限。7月中旬,長三角區域首條跨兩省一市的快速通勤鐵路——滬蘇嘉城際鐵路在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興三地同步開工,這條全長170公里、總投資約940億元的鐵路將于2028年建成投用,屆時將構成滬蘇嘉“一小時交通圈”,上海市民拿著公交卡就能乘坐城際列車前往蘇浙兩地。
一體化展開立異了準則供應。現在,不少公共服務在長三角區域間可完成同享辦理。比如,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已覆蓋長三角區域41座城市和超萬家醫療機構,累計直接結算超940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25億元;6月起,在長三角示范區立異試點區域內,員工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支付異地房屋租借費用,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等30類高頻電子證照同享互認,138個政務服務事項在長三角區域41座城市跨省市通辦……一體化讓身處長三角區域的大眾有了更多“同城待遇”。
一體化展開加強了跨域協同。8月15日,長三角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預告正式上線,這是國內初次由地方層面一起公開發布跨省級行政區域空氣質量預告結果。依托于長三角區域在線監測數據同享,三省一市生態環境部分展開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告談判,攜手構建區域大氣污染的聯防聯控。往后,每周只需一張圖,滬蘇浙皖區域一周空氣質量全都盡在把握。
一體化展開構成了寶貴經驗。作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展開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構成的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于2019年11月揭牌。近3年來,示范區堅持準則立異和項目建設雙輪驅動,首先探究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展開優勢,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準則立異,累計推出88項準則立異效果,其中38項向長三角區域和全國仿制推廣。
據介紹,現在,在長三角區域,上海嘉定、江蘇昆山、太倉三地學習一體化示范區開發者聯盟機制,組建了工業鏈立異聯盟,安徽滁州、馬鞍山、宣城和江蘇南京樹立聯合湖長制,推進跨界水體共保聯治。在全國其他要點區域,京津冀的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展開示范區,大灣區的深圳、東莞等城市積極學習一體化示范區“理事會+執委會”模式加快推進運作,成渝雙城經濟圈樹立生態環境標準協同、信息同享和聯合執法機制,展開人才互認。現在,示范區準則立異的“種子”已播撒至全國,準則立異的“試驗田”效果得到有力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