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攪拌站建站前期的規劃十分重要,合理的選址和規劃布局可以避免后期的改造、檢修困難和規避因規劃問題產生的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在瀝青混合料施工中十分重要。
瀝青攪拌站的選址影響因素非常復雜,主要需要考慮運距、場地、環保等三個方面的要求。
運距
1.為保證攤鋪溫度和運輸經濟性,攪拌站與施工點不宜過大,臨時拌合站所選地址應靠近標段的路基,同時考慮向相鄰標段供應瀝青混合料成品料,根據環境交通等因素,最大輻射范圍不宜超過50-100KM。
2.拌合站的主要原材料為砂、石料、粉料和瀝青,其燃料為重油或天然氣,應綜合考慮施工點的需求分布情況以及材料的來源、供應能力、運輸條件和料場分布情況,使之綜合運距最省。
場地
1.地形地貌基本平整、地質構造無斷裂、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2.場地需要位于干線公路旁邊,最好是位于兩條干線交匯處,以便原材料和拌和成品的運輸組織,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此外,若附近有可便利的水運系統,也是選址規劃的影響因素之一。
3.附近配套有工業用電配電站、市政供氣管道等均將制約拌合站的布點和經濟效益。
環保
1.選址應避開環境敏感區(江河、護坡、水庫、飲用水源等上游區域,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避開居住集中區。
2.規劃布點時應選在工業區和居民集中區主導風向下風側,廠界距居民集中區500m以外,且避開主干道、居民集中生活區,減少運料車輛與城市進出交通間的相互沖突。
場地規劃
攪拌站的場地規劃要科學合理、綜合考慮、統籌兼顧,本著“經濟實用、相對獨立、便于管理、方便施工、安全環保”的原則,兼顧攪拌站的規模和生產能力,設置合理的成品料倉的容量和瀝青存儲罐的數量等,使場地的利用率和有效性最大化,最大可能滿足生產需求。
區域劃分。攪拌站應按照“三區分離”原則合理劃分為辦公區、生活區、生產區。生產區應分區設置,分為石料堆放區、拌合作業區、材料計量區、其它配套區等內容。各區域緊密連接,場內道路相通,方便運輸,減少二次倒運及運輸距離,方便施工;同時相對獨立、互不干擾;瀝青罐區、重油罐區、配電室等危險區與其他區域隔離。
攪拌站與外界圍墻相隔,安全獨立;每個區域內部根據功能需求獨立布置、方便擴展;考慮整體場地的容積率、消防安全、生產便捷及環保等因素,根據具體場地情況統一優化布局。
1.石料堆放區布局
應根據石料的運距和設備的產量來確定料場的儲存量,一般石料儲存滿足正常生產七天及以上所需;料場的布局需考慮鏟車的輸送距離;料倉的數量需根據石料的種類和施工的級配來確定,一般不少于5個倉;料倉的布局需考慮石料運輸車輛的進出;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料場應配置防雨遮陽裝置,料倉的布局應考慮廠房的搭建。
2.拌合作業區布局
2.1瀝青攪拌設備布局
應根據設備配置和場地形狀,布局設備擺放;考慮設備的檢修,預留好吊車、鏟車等車輛的位置;考慮設備的擴展,如,再生、溫拌、木質纖維、廠房等。
2.2瀝青系統布局
應根據瀝青的運距和設備的產量來確定瀝青的儲存量,一般瀝青儲存滿足正常生產三天及以上所需;考慮瀝青和燃料的卸料位置,預留瀝青車和燃料車的進出;考慮導熱油的擺放位置,注意安全距離及安全位置;考慮瀝青系統的擴展,預留擴展位置,如、乳化瀝青設備、改性瀝青設備、增加瀝青罐等。
2.3粉料系統布局
考慮粉料打粉罐車的行走路線及位置,以及廢粉(回收粉)的處置方式(如利用罐車接走,或者加濕攪拌排放),不影響生產和運輸車輛通道為宜。
3.材料計量區
包括地磅和磅房,地磅位置應根據實際情況布置,磅房宜設置在過磅汽車主要方向的右側。
4.其它配套區
4.1行車道路
要合理設計廠區的道路,擁有循環的行車路線,行車寬度應不少于6m,轉彎處設置弧形加寬段,做到鏟車上料、材料卸貨、生產運輸互不干擾,保障運輸車輛順暢通行。
4.2成品料裝車及等候區
設置在成品料倉附近,滿足車輛轉彎和錯車需求,宜與行車通道連成整體,統一設置。
4.3其它
根據場地和實際情況,還應設置實驗室、庫房、檢修車間、車輛停放及沖洗區域、供水供電系統、標示標牌、消防系統、活動區域等。第一工程機械網
瀝青攪拌站的選址影響因素非常復雜,主要需要考慮運距、場地、環保等三個方面的要求。
運距
1.為保證攤鋪溫度和運輸經濟性,攪拌站與施工點不宜過大,臨時拌合站所選地址應靠近標段的路基,同時考慮向相鄰標段供應瀝青混合料成品料,根據環境交通等因素,最大輻射范圍不宜超過50-100KM。
2.拌合站的主要原材料為砂、石料、粉料和瀝青,其燃料為重油或天然氣,應綜合考慮施工點的需求分布情況以及材料的來源、供應能力、運輸條件和料場分布情況,使之綜合運距最省。
場地
1.地形地貌基本平整、地質構造無斷裂、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2.場地需要位于干線公路旁邊,最好是位于兩條干線交匯處,以便原材料和拌和成品的運輸組織,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此外,若附近有可便利的水運系統,也是選址規劃的影響因素之一。
3.附近配套有工業用電配電站、市政供氣管道等均將制約拌合站的布點和經濟效益。
環保
1.選址應避開環境敏感區(江河、護坡、水庫、飲用水源等上游區域,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避開居住集中區。
2.規劃布點時應選在工業區和居民集中區主導風向下風側,廠界距居民集中區500m以外,且避開主干道、居民集中生活區,減少運料車輛與城市進出交通間的相互沖突。
場地規劃
攪拌站的場地規劃要科學合理、綜合考慮、統籌兼顧,本著“經濟實用、相對獨立、便于管理、方便施工、安全環保”的原則,兼顧攪拌站的規模和生產能力,設置合理的成品料倉的容量和瀝青存儲罐的數量等,使場地的利用率和有效性最大化,最大可能滿足生產需求。
區域劃分。攪拌站應按照“三區分離”原則合理劃分為辦公區、生活區、生產區。生產區應分區設置,分為石料堆放區、拌合作業區、材料計量區、其它配套區等內容。各區域緊密連接,場內道路相通,方便運輸,減少二次倒運及運輸距離,方便施工;同時相對獨立、互不干擾;瀝青罐區、重油罐區、配電室等危險區與其他區域隔離。
攪拌站與外界圍墻相隔,安全獨立;每個區域內部根據功能需求獨立布置、方便擴展;考慮整體場地的容積率、消防安全、生產便捷及環保等因素,根據具體場地情況統一優化布局。
1.石料堆放區布局
應根據石料的運距和設備的產量來確定料場的儲存量,一般石料儲存滿足正常生產七天及以上所需;料場的布局需考慮鏟車的輸送距離;料倉的數量需根據石料的種類和施工的級配來確定,一般不少于5個倉;料倉的布局需考慮石料運輸車輛的進出;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料場應配置防雨遮陽裝置,料倉的布局應考慮廠房的搭建。
2.拌合作業區布局
2.1瀝青攪拌設備布局
應根據設備配置和場地形狀,布局設備擺放;考慮設備的檢修,預留好吊車、鏟車等車輛的位置;考慮設備的擴展,如,再生、溫拌、木質纖維、廠房等。
2.2瀝青系統布局
應根據瀝青的運距和設備的產量來確定瀝青的儲存量,一般瀝青儲存滿足正常生產三天及以上所需;考慮瀝青和燃料的卸料位置,預留瀝青車和燃料車的進出;考慮導熱油的擺放位置,注意安全距離及安全位置;考慮瀝青系統的擴展,預留擴展位置,如、乳化瀝青設備、改性瀝青設備、增加瀝青罐等。
2.3粉料系統布局
考慮粉料打粉罐車的行走路線及位置,以及廢粉(回收粉)的處置方式(如利用罐車接走,或者加濕攪拌排放),不影響生產和運輸車輛通道為宜。
3.材料計量區
包括地磅和磅房,地磅位置應根據實際情況布置,磅房宜設置在過磅汽車主要方向的右側。
4.其它配套區
4.1行車道路
要合理設計廠區的道路,擁有循環的行車路線,行車寬度應不少于6m,轉彎處設置弧形加寬段,做到鏟車上料、材料卸貨、生產運輸互不干擾,保障運輸車輛順暢通行。
4.2成品料裝車及等候區
設置在成品料倉附近,滿足車輛轉彎和錯車需求,宜與行車通道連成整體,統一設置。
4.3其它
根據場地和實際情況,還應設置實驗室、庫房、檢修車間、車輛停放及沖洗區域、供水供電系統、標示標牌、消防系統、活動區域等。第一工程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