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腦。
西溪濕地。
城市治理,緊系民生,關乎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城市治理,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作為“數字治理”的“實踐范例”,杭州積極建設會思考、有溫度、有韌性的城市,厚植生態文明之都的底色、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增強創新活力之城的底氣,持續探索一條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全面建設“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
生態之治,厚植城市亮麗底色
生態,是杭州城市治理的鮮明導向。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統領,杭州確立了生態立市的目標和發展戰略,“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
西湖綜合保護工程,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污水零排區2.0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從無到有、從有到全,“河長制”覆蓋市、縣、鄉、村四級,多種大氣污染物融合管制、區域間聯防聯控治理,創新垃圾精準分類,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生態治理從未停歇,生態底色日益鮮亮,杭州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2020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到西溪濕地考察調研,強調要把保護好西湖和西溪濕地作為杭州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要求杭州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造更多經驗。
意近旨遠,力有千鈞。生態治理,向深向實。
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杭州召開了新時代美麗杭州建設推進大會,定下了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著力打造聞名世界、引領時代、最憶江南的“濕地水城”的新目標;6月24日,“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啟動,標志著西湖西溪正式邁入了“雙西合璧”新時代;9月4日,淳安縣兩山生態資源經營有限公司正式授牌,“兩山銀行”試點建設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創新生態資源向發展資本轉化的模式蓄勢待發……
美,是看得見的生活,也是看不見的競爭力。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堅定前行,杭州正不斷深入推進生態文明之都建設,全力打造美麗中國樣本,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
人文之治,彰顯城市獨特底蘊
歷史文化,是杭州城市治理的深厚根基。
2019年7月6日,隨著在阿塞拜疆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的木槌重重落下,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入列《世界遺產名錄》,杭州世界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利用工作再添新成果。從此,坐擁“三世遺”的杭州,開啟了“努力打造‘大遺址’保護的世界典范”新征程,不斷厚植“歷史文化名城”優勢,以一系列人文之治,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成立首個世界遺產聯盟,開展《打造杭州世界遺產群落(可申遺項目)研究》,承辦首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設立“杭州西湖日”“杭州良渚日”,啟動杭州名城保護地方性立法;啟動和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高質量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杭州樣板”……
杭州不僅把“大遺產”傳下來,也讓文物“活”起來。
2020年,杭州完成考古勘探113項,修復文物249件(組);德壽宮遺址公園暨南宋博物院(一期)順利開工建設;開展“讓文物活起來”系列宣傳,全市文博單位建立平臺、上傳2500余條信息,大大激發了全市公眾參與保護文物的積極性。
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滋養著杭州的人文情懷,涵育了文明新風尚,成為精神傳承和創新的沃土。
近年來,杭州通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農村文化禮堂、社區文化家園、公共圖書館、文化場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開展“最美杭州人”“我們的價值觀”“禮讓斑馬線”等主題實踐活動,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深化打造“15分鐘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圈”,不斷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交相輝映,打造“最有溫情的善城”。
2020年,杭州第四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第十四次蟬聯“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文之治,已成為杭州推動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獨特抓手。
數智之治,增強城市創新底氣
創新,是杭州城市治理的澎湃動力。
“以前要幾個月才能辦成,現在66分鐘就現場可取!”不久前,通過“親清在線”平臺,領到首個市本級工業項目施工許可證的企業經辦人李欣連連感慨,“杭州辦事真是越來越方便,效率越來越高了!”
這是“城市大腦”推動政務服務效能提升的又一實踐成果,杭州正“越來越聰明”。
2020年,杭州將疫情防控視為倒逼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大契機,持續深化“城市大腦”應用,強化數字賦能城市治理,全面撬動變革——
數字治疫率先領跑:首創“健康碼”,為城市構建“數字化安全防線”,為全國戰疫情提供了“杭州經驗”;率先上線“親清在線”、復工復產數字平臺,助力企業快速復工復產;首推工業用地“讀地云”、提供人才“云招聘”等系列云服務,打出了杭州“戰疫情、促發展”的“云品牌”。
改革深化營商優化:政務服務“去中心化”全面推進,全市68個單位逐步實現數據匯聚,“一鍵通”頭雁駕駛艙、公安政務服務“一窗通辦”等創新舉措特色明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向“最多跑零次”升級;創造性實施“六和工程”,不斷完善市域社會治理“六和塔”工作體系,平安建設考核成績躍居全省榜首……根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0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結果,杭州排名全國第一,成為“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數字創新不僅讓城市治理手段更有效,也讓市民群眾更有獲得感。
遇到水管爆裂、設施損壞等情況,出門找車位、找廁所、找便民設施,下載“貼心城管”,一站式搞定;登錄“杭州城市大腦數字界面”,38個應用場景、366個事項,市民游客實現“先離場后付費”“先看病后付費”“多游一小時”……更普惠、更便利、更快捷、更精準的城市服務,正通過“網上”“掌上”直達千家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還將數字治理融入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著力打造“鄉村小腦”,探索以數字賦能推動鄉村振興, 讓城鄉能共享數字化發展紅利。
快馬加鞭未下鞍。
“十四五”開局,杭州錨定全新發展坐標: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提出,緊緊圍繞“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的發展導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奮力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采”。
城市治理的路徑更加清晰。
下一步,杭州將以實施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促進條例為契機,全方位推動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數字化改革,倒逼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深刻變革。(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