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張家灣鎮光華路東,占地5萬多平方米的廠房曾誕生了無數件印著紅色“銅牛”標志的針織服裝。如今,一條道路把廠區隔成兩邊,一邊是制衣車間,另一邊則已成為濃濃工業風的設計園區。
市發改委昨天介紹,作為通州張家灣設計小鎮“樣板區”、首個重大項目,銅牛老舊廠房改造獲得本市文化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的資金支持。按照規劃,這里將徹底騰籠換鳥,建設北京未來設計園區,引入最前沿的未來設計產業,打造全新的產業鏈。園區一期將在下月完成改造正式啟用。
打造網紅打卡地
銅牛8000多平方米的成衣車間,現在的名字叫“未來·建筑設計區”。雖然內部裝修還在進行,但里面種植的三棵元寶楓已隨季節變化開始落葉。
剛開始施工的時候,車間里就種了三棵元寶楓。項目經理北京建院郭少山“端”出了自己的設計初衷:“在房子里種樹,就是想給人一種如同置身庭院的感覺。”車間頂部有天窗,陽光直射進來,定期還會有人來對元寶楓進行修剪。
按照設計方案,這里將建成北京未來設計園區,打造建筑設計、時尚設計創新空間,集聚國內外頂級建筑設計、時尚設計團隊,推出頂尖設計新品首發活動,推動設計與人工智能、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高精尖產業深度融合,搭建設計創新平臺。
“廠區并沒有大規模拆建,而是保留了工業遺跡。”設計師介紹,這次改造既尊重現狀園區的規劃格局、建筑空間和工業建筑特征,又增加時尚設計元素和現代科技風格,先行呈現小鎮城市廣場、全日餐廳、禮士書房、未來科技之塔等標志性場景,建成智慧活力的“網紅打卡地”,將工業遺產與城市更新運維融合于一體。
政府資金快速到位
2012年,銅牛股份將位于張家灣的生產制造業務向外轉移。如今按照城市副中心張家灣地區產業規劃要求,啟動了新一輪的轉型升級。
規劃顯示,銅牛老廠區總用地面積為5.1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7.17萬平方米。老舊廠房改造項目一期工程主要是對銅牛廠區內的存量資源進行改造升級,建設北京未來設計園區,包括辦公樓、食堂和原成衣車間三個建筑單體,建筑面積大約1.34萬平方米。
這次華麗轉身也將盤活存量資源,推動空間功能提升。但如此大規模改造,也將面臨高額的成本支出。
近日,市發改委編制發布《北京市普惠性產業政策工具應用指南(第二批)》,共91條政策工具,其中專門有文創園區支持資金的政策。“得知正在編制的第二批指南中有與我們相關的政策,馬上按相關程序辦理,結果很快就拿到了文化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的支持資金。”銅牛老舊廠房改造項目負責人曹宗河說。
有了資金支持,項目建設也進一步提速。項目一期今年6月正式施工,目前已經進入裝修階段,預計12月中旬正式建成亮相。
“未來·建筑設計區”中將設置活力城市生長空間、生態綠韻煥活空間、未來人居體驗空間、數字賦能實踐空間、原創設計新品首發展廳和未來創意集市等功能分區;近3000平方米的辦公樓將變成“未來·時尚設計區”,設置時尚設計IP孵化工場、時尚創新實踐場、時尚設計交流中心和時尚能量補給站
等功能分區。
二期項目明年開始改造
下月建成后,北京建院的未來設計院將率先入駐,打造最前沿的設計產業和模式。同時,國內知名設計大咖也將在此設置工作室。
“未來設計院將倡導全員共享辦公模式,提供移動工位、固定工位和專屬定制化辦公空間,并以實時環繞屏幕、數字體驗空間等方式打造沉浸式的未來辦公體驗。”北京建院相關負責人說,項目還將設置活力康體、特色市集、輕松下午茶、禮士書房、光影空間、周末興趣工坊等功能。
不僅如此,園區還將圍繞“設計”主題,面向社會、企業、中小學生等團體,開展建筑設計、時尚設計等創意設計領域相關的普及教育,開設設計公益課堂;同時還將每月定期向社會公眾開放,免費提供以建筑設計、時尚設計等創意設計為主的體驗服務;不定期舉辦大型的公益宣傳活動,展示北京設計發展的成果成效等。
項目二期計劃明年開始改造,將對另外多座廠房進行升級,預計改造后園區建筑空間將超過5萬平方米。(記者曹政)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