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新東站升格再動工。根據新的規劃,新東站將建成濟南最大鐵路樞紐,大約為西站的兩倍大小;地上兩層地下兩層,軌道R3線直通地下二,石濟客專、濟青高鐵、濟濱、濟泰、濟萊城際鐵路統統將接入。
新東站“擴容”再動工
4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白菜路以北、壩王路冷水溝村以東、紙房村以西的新東站主站樓區域,附近到處都是拆遷后的殘磚瓦礫。“紙房村已經拆了,這里要建火車站。”附近村民說,現在已有推土機在施工。
根據之前的規劃,新東站片區選址在東部城區王舍人片區東北、濟青高速公路南部,區域規劃面積為50平方公里,位于濟鋼以西、工業北路以北,王舍人街道冷水溝附近。雖然最新的詳細規劃仍未出爐,但根據大體框架,新東站選址不變,只不過主站樓的規模變大。
據悉,新東站地上兩層,地下兩層,地上一層主要是高鐵站臺,地上二層為候車區域,地下一層為旅客出站通道兼軌道換乘通道,地下二層則是未來的R3線,在這里高鐵和輕軌實現零換乘。
兩座中橋6月底完工
新東站主站樓西側是西咽喉區施工現場。記者看到,石濟客專壩王路中橋已經基本成型,屆時火車從橋上過,社會車輛從橋下走;該橋西側路基早在2014年底就已完工。壩王路中橋東側幾架CFG樁機正在緊張施工,周圍正在打樁帽。
“打完樁帽,然后墊碎石,最后墊路基,這都是為了讓鐵路更穩固。”現場技術人員王冕介紹,他們負責的標段壩王路中橋和龍脊河中橋計劃6月底前完工,等所有基礎工作完成后,統一鋪設鐵軌。
根據《山東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濟南新東站將打造成為全市最大的立體化、現代化綜合客運樞紐,該站為濟青高鐵、石濟客專和濟南至濱州、濟南至泰安、濟南至萊蕪城際鐵路主要停靠站,膠濟客專輔助停靠站。
濟泰城鐵去年4月由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其起點就擬設在新東站。據悉,濟泰城鐵已開展前期工作,有望年內啟動建設。
打造10公里生態長廊
原紙房村附近懸掛著白泉泉群保護及生態治理工程欄。據悉,作為濟南的副中心,新東站將打造一條10公里長的白泉-華山生態廊道,連接名泉、名山。這條生態廊道東起新東站東側的白泉公園,西至華山風景區,串起山體、泉水、河流,形成120米寬的復合型生態公園。
據了解,位于新東站東北側的白泉屬于濟南72名泉之一,其周邊形成了泉水匯集而成的天然泉水景觀。為保護這一景觀,建設新東站時,這里將被開發成城市綜合性公園,集文化傳承、生態展示、休閑度假于一體。在泉水景觀外設置保護線,保護線外才能進行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開發。
相關新聞
公交導向建“單向二分路”
新東站片區規劃由新城市主義和公交導向發展理論的創始人、著名國際規劃大師彼得·卡爾索普主持,開發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采用加密、減流、拆分、建網、回歸五種方式,著力打造“和諧、舒行”的新片區。
新東站將改變傳統“超大街區”形制,倡導創建密集的路網系統,形成“城市格網”,減小街道尺度,將交通流分散到不同的街道。按照彼得·卡爾索普的設計,新東站將避免建設超寬的大馬路,嘗試推行“單向二分路”。“單向二分路”是新城市主義重要手法之一,它將超大街區寬馬路拆分成兩條平行而不同方向的單行道,改善交通流,減少延滯,縮短出行時間。
在新東站地區,結合華山—白泉景觀廊道、河道、商業中心設置寬度為20米的單向二分路,替代傳統主干道,以分散交通流,提高通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