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當前世界范圍的經濟衰退,包括我國經濟形勢的變化,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確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大。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開始向全球蔓延,再加上持續的原油、礦石、糧食等資源產品的提價,帶來了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導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但還不至于走向全面衰退,更不至于出現上個世紀30年代那樣的經濟危機。
第二,中國等亞洲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西方對全球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有所下降。有專家分析認為,這次金融風暴亞洲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主要原因是:亞洲國家現金多、負債少。
第三,工程機械行業與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工程機械產品需求的多樣性和施工周期長是造成不同步性的重要原因。而方興未艾的新興經濟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發達國家的不足,這也是促成發達國家保持對工程機械旺盛需求的重要原因。
第四,中國的工程機械產品中低檔次占據大多數,但產品的性價比較高、適應性較強、市場潛力較大,這也是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發展中國家比較受歡迎的主要因素。
第五,從政策環境分析,2006年我國GDP增長10.7%,達到20.94萬億元;進出口總額1.76萬億美元,增長23.8%。2007年GDP增長11.4%,2008年上半GDP增長10.9%。相關的政策原則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大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重視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進各項工作。2007年中央政策中和我們行業密切相關的要點有:中央財政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804億元,同比增加250億元;中央政府建設投資總規模1304億元。
第六,世界工程機械市場從2005年起結束了多年的徘徊狀態,回歸到了較快的增長態勢。美國2006年工程機械行業增長了11.2%,加拿大增長了12.7%,日本增長了11.5%,歐洲增長了14%,其他市場增長了10.9%。從機型來看,專家普遍對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和小型土方機械的銷售前景看好,這一點和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發展情況也相當吻合。
第七,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巨大,并且極具發展潛力。通常的看法是,起碼還應該有10~15年的較快發展階段。這是因為:一是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還遠沒有完成,水電、核電、油田、鐵路、公路、港口等建設投資保持上升趨勢;二是中國城鎮化水平仍不高,城鄉建筑業方興未艾;三是新農村建設為工程機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四是現代化物流業發展是對起重搬運機械市場的有力拉動;五是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按人均計算就更低,發展余地很大。當然,中國工程機械在發展進程中會有高潮和回落,有調整有整合,各個小行業的發展也會不平衡,但總的趨勢不會有大的變化。
綜上所述,俞琚對于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時間,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還是持謹慎的樂觀態度。
此外,塔吊在該領域的使用也非常廣泛,而且塔吊的利潤率相對較低,受到的影響也較為明顯。由于房地產行業使用工程機械產品的企業大都較為專業,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因此,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受到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反之,土石方機械在整個工程機械領域的用途幾乎可以說是最廣泛的,所以,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并不會對土石方機械廠商產生太大的影響。
受到房地產市場影響,工程機械企業的資金鏈也受到些許影響,這使得企業在制訂經營目標時受到很大局限,不得不將銷售重心轉移到別處。
出口需求大渠道待開拓
目前,我國工程機械領域尚沒有企業實現完整的全球布局,還有很多市場有待企業去開拓,有實力的企業都將海外營銷作為公司的營銷重點。
持續幾年來,我國工程機械產品的出口量一直在逐年上升。然而,這些光鮮的數字背后,有些現象不得不引起企業注意。
一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產品主打的是“性價比優勢”,但事實上大部分產品的性能無法與國際知名品牌相媲美;而中國產品性能又高度相似,在海外,市場競爭往往發生在中國企業內部。已經有一些外國用戶和代理商開始利用中國企業“性價比”這張牌。記者就曾經親歷過外國代理商向中國企業壓價的事情。在一家知名企業的國際商務會議上,有外國代理商向企業開出降價的要求,理由就是另一家中國企業產品的價格更低。該企業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遇到這種事情他們也非常無奈,常見的做法是大家各退一步,但這對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
此外,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的產品結構相對單一,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特點,目前還沒有企業能夠針對某一個市場進行全面細致的產品規劃,多是采用較高配置來滿足普遍需求,再通過可替換的部件來基本實現不同市場需求。而國外一些知名企業則會在不同市場投放不同的機型,并且還會充分考慮到當地情況,包括人體工學設計方面的情況。
當然,海外市場也有其利好的一面。初現端倪的金融危機使得不少國家對歐美等大型工程機械企業產品的購買力下降,從而使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更加受到市場青睞。特別是在一些新興國家,我國工程機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升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