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于經濟高增長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中小企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扶持已成為全世界范圍內的共識,應該從政策與體制上尋求我國中小企業繼續穩定發展的新出路。
今年以來,由于經濟高增長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中小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既存在一些不容忽視和回避且亟待解決的老問題,又面臨不斷產生的新問題的壓力。受成本激增、外部需求減弱、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部分中小企業尤其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加大,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不少中小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的困境。
經濟持續穩定的關鍵是讓中小企業走出困境,正確認識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對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相當程度上是依賴于中小企業的崛起。快速、健康和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在繁榮經濟、促進增長、擴大就業、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大企業發展的依托,是活躍市場的基本主體,也是經濟活力的具體體現。
從國際經驗看,中小企業在一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經濟增長、就業、技術進步和國際貿易等舉足輕重。發展中小企業有諸多好處,例如中小企業可以提高民間消費能力,因為中小企業賺取的利潤更多的是就業者享有,有助于消除收入分配差距,提高消費能力。
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如今,中小企業已有4200多萬戶(包括個體工商戶),占全國企業總數萬戶,其余為3800多萬個體經營戶。這批中小企業所創造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出口總額、交納稅收與就業人數,分別占全國的58.5%、68.3%、50.2%和75%以上,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戶國內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80%以上,同時很多大企業都是由中小企業發展而成的,中小企業稱得上是中國經濟增長中最活躍的一環,是全球化時代商品流通的主要供應商。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
2、已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中小企業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相當大一部分在中小企業務工。中小企業已開始成為一些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在新增就業崗位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四分之三。不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崗職工,還吸收了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有效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就業問題,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從而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3、逐步成為技術創新的生力軍。不少中小企業已經從早期的加工、貿易等領域,向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等領域拓展,目前中小企業在不少地方已形成產業群,是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專業化協作的基礎,成為大企業配套的供應商。很多中小企業向“專、能、特、新”方向發展,是創新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國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目前,中小企業完成了我國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
4、中小企業是重要的出口力量。近年來,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已經走出國門,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當前,中小企業出口額占全部商品出口額的70%左右,在服裝、紡織品、玩具等家居用品及輕工制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中,中小企業占相當大的比重;在電子通訊設備產品、生物技術等高技術領域,中小企業出口比重也逐步提高。在廣東、浙江等一些沿海省市,中小企業已成為境外投資的重要力量。
5、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催生了大量新興產業,已成為現代服務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主體。
二、發展中面臨的老問題與新困難
近一年多來,在國內外經濟形勢趨緊的大環境下,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出現出口下滑,經營虧損和困難加重等現象。據統計,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倒閉。倒閉的中小企業大都是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的外向型中小企業。依目前的情況看,中小企業倒閉風潮似乎還有蔓延之勢。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的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倒閉超過1萬家,有2/3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超過2000萬工人解聘。今年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等困難,全國約1/10的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在今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長率接近30%,較去年同比減少15%。
從中小型出口企業看,面臨的困境是企業接受國外訂單減少,出口增速回落。自去年下半年起,企業不敢接國外訂單的情況開始顯現,許多企業為防止匯率風險,還把長期訂單改為短期訂單,把大訂單改為小訂單,造成總訂貨量減少,出口量值下降。出口換匯成本下降跟不上匯率的升值幅度,出口行業利潤增速放緩,虧損企業增加。
以上情況表明,當前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形成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原來的老問題沒有很好解決的情況下,新問題又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經營難度。
三、四大老問題依舊制約企業發展
1、自身質素不高。從內在原因分析,是因為中小企業自身質素不高。我國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主要是以低技術水平和外延擴張為特征,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都比較落后。中小企業整體素質不高;自身實力有限,固定資產數額較少等。中小企業的自身缺陷導致其社會信任度低,融資十分困難。
2、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所需的技術、設備、人才、信息缺乏。大部分中小企業在技術、設備、人才、信息等方面不具備優勢,嚴重制約企業的技術創新。據有關調查,目前珠江三角洲中小企業設備的技術水平,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的不到1%,處于國內先進水平的為41%,處于國內中等水平的為47%,處于國內落后水平的為11%;大部分企業對現有員工的素質和工作狀態的評價一般,只有1/3的企業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最缺乏較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和專業人才。中小企業在技術、人才方面的缺乏往往同時意味著在信息方面的缺乏,特別在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的地區,信息方面的劣勢表現得更為明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環境和服務體系有待完善。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其技術創新對外部環境和服務體系的依賴性較大。
綜合而言,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主要在下列幾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所需資金嚴重不足。